close

SM[1]  

■ 課程時間:
2013年12月21日、2014年1月11日、2014年1月18日(星期六)
下午2:00~4:00

■ 課程地點:
台南崑山科技大學.工程一館7樓E1714 教室

 

前陣子有幸參加了這個辦在南部的座談會
老實說南部的相關講座真的好少好少好少好少Q_Q
在FF的網頁看到廣告就馬上去報名了!
三場聽完後有不少收穫
過了好久今天總算找到時間整理一下簡單的筆記和心得囧

 

 

安古蘭實戰—歐洲版權經紀之路】
講師:黃健和
講師簡介:筆名黃河、台北拜客,現任大辣出版總編輯。曾擔任侯孝賢《尼羅河女兒》、《戀戀風塵》的助導,《悲情城市》的副導工作。並曾擔任知名本土人氣漫畫《YOUNG GUNS》第一集編劇。曾任中國時報《星期漫畫》、《High漫畫雜誌》編輯,編輯、出版過上百本漫畫出版品。為看懂法國漫畫因而學法文,在法國住了一年半。擔任過《TO'GO旅遊雜誌》總編輯,與陳懷恩(國片《單車環島日誌 練習曲 》導演)合著《單車環島練習曲》一書。並於2012年與台灣二十位漫畫家赴法參與安古蘭漫畫節。

先簡單介紹一下,黃健和老師是大辣出版社的總編輯
做了三年安古蘭漫畫展台灣館的策展人
自己則是參與了十年的安古蘭漫畫展、曾任時報文化的主編。
演講時他有提到自己曾任young-guns第一集的編劇
不過我上網GOOGLE了一下第一集編劇叫黃河,因為謝世了(?)所以才換人
這不曉得到底是怎麼回事www
總之是個跨時代+跨國際+經歷豐富的人XD

這次的主題環繞在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台灣原創作品
以及歐洲漫畫介紹&行銷作品版權到歐洲為主
內容和之前才剛聽過的KRENZ老師有部分十分相似
就是鼓勵台灣作者跨足到國際,不單單只是到日本或是對岸,而是到更遠的地方

剛開頭的部份十分輕鬆(?)
老師放他去安古蘭的照片當介紹,哪些人一起去、包含作者、政府官員和出版社人員
安古蘭當地的城鎮樣貌還有這個漫畫節是怎樣的形態、交通與住宿還有飲食的狀況
那幾天有什麼樣的活動和展覽
攤位長什麼樣子、國外的漫畫家與讀者的互動、還有談版權的狀況等等
總之就是介紹「什麼是安古蘭漫畫節」
這個小鎮為什麼重視漫畫、他們的漫畫如何融入到生活裡甚至提升到「文化」層次
歐洲的漫畫和美國/日本漫畫圈有什麼不同的特色
這地方也順便介紹了一下比較像是藝術品的歐洲漫畫是怎樣的形式和狀況
因為這部份多數人平常應該不常接觸,所以滿有意思的XD


美國漫畫→以角色為中心運作,由出版社找許多漫畫家來畫同一個角色的故事
     發展成各種平行時空的系列作品
     之後有些英雄系列甚至拍成電影來做更大的宣傳&推廣
     美國漫畫也大多以彩漫+報紙連載的形式為主
     頁數不多,販售價格便宜,漫畫通稱叫comic

日本漫畫→以工廠式量產型的方式為主要營運方式
     雜誌連載然後集結成小本的單行本(約192p)發售
     售價以台灣來說大多在100塊左右
     另外大多是黑白漫畫,也有一套自己的分鏡規則和敘事方式
     基本上亞洲圈他都歸在日本漫畫圈裡
     因為無論畫風和題材有什麼區域上的特殊性或是差異
     但是主要的營運行銷&敘事方式都是同一種調調

歐洲漫畫→比較偏向於藝術品的定位、強調收藏性,大多是全彩的連環插圖+精裝本
     每本48p左右短短的售價約在台幣的400元-800元之間,風格形式十分多元
     甚至也有一年才出一本48p漫畫的漫畫家,大概就是藝術家走向吧0.0


我很喜歡黃健和老師的觀念,他認為漫畫應該是更加輕鬆、自由、多元形式的創作
雖然台灣讀者(包含他在內)長期接觸日本漫畫、生活中有97%都是日本漫畫
但是他希望大家努力出去走走看看
感受一下世界上各種不同的漫畫形式,不是只有日本漫畫而已XD
另外也希望除了97%的日本漫畫之外,也至少留個3%看看台灣國內的本土原創漫畫:P

在安古蘭,有漫畫專門的博物館
城鎮裡的房屋牆壁也有知名的漫畫家在上頭繪製,甚至餐廳的牆壁上也有漫畫
每年一度的漫畫節更是小鎮的重要節慶,除了台灣之外,大陸、日本、韓國也都有來參展
場內多數是商業廠商,但也有獨立出版&製作的團體會來參展販售
與各國的讀者&漫畫家&出版社交流、談版權買賣等等

原創為主的同人社團也可以來擺攤,不過支出真的就貴多了wwww(真的有人做過XD)
但是可以看出其實同人不是專屬於日本漫畫圈的形式
國外也有很多獨立出版&製作的團體,十分積極的往世界各地跑:-P

談完了什麼是安古蘭後,接著就是「誰該去安古蘭」XD
老師基本上鼓勵對這個產業的人有興趣的人去、作者和出版社、甚至政府官員都該去看看XD

如果不想花錢去的話,每年八九月他們都會做甄選,可以將自己的原創作品帶去參加甄選
他們會留一兩個名額給年輕的創作者,然後用政府公費帶大家出去參展增廣見聞(?)
現在很多年輕一代的創作者都是同人出身的,他們也帶過幾位去安古蘭
像是巴拉圭毛虫Chi、蚩尤等等

以前老師自己參加安古蘭的時候是沒有政府補助的
他是像背包客一樣自費跑去,還帶著台灣的漫畫家與他的作品單獨前去
(可能風格在台灣比較不討好、但是可以到歐洲去試試)
台灣政府其實也很樂意支持文創產業
但是要能夠讓他們了解漫畫是什麼、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漫畫是被當作怎樣的文化看待、有什麼樣的發展、要如何去支持台灣原創漫畫

之前秀的安古蘭照片,參與的政府人員就有當地的台灣駐法代表、還有新聞局副局長&文化部次長
老師說其實還滿高興看到安古蘭漫畫節參展的照片上能出現政府官員+出版社+作者的組合:-P

有同學提到法國的安古蘭漫畫節離自己太遙遠了,是不是能就近從日本、對岸之類的地方開始
老師是說這其實也沒有很遠
先從自己創作原創漫畫開始,去投稿國內比賽、像是各出版社辦的比賽、或是新聞局的金漫獎等等
作品夠優秀,就有機會被他們的甄選選中
只要政府還有持續補助安古蘭漫畫節的參展,就有機會去到那裡:-P

講座中途也有提到一些比較長輩級的漫畫家
像是鄭問、麥仁杰、陳弘耀、蔡志忠、敖幼祥等等等
還有台灣80年代漫畫的蓬勃發展、以及之後的沒落
以及現在又開始出來的新生代,包含CCC雜誌的創刊祕辛(?)以及新生代的年輕創作者。

另外也有人提到台灣動畫和漫畫的結合問題,為什麼無法做到這種跨界合作
這部份我覺得老師回答的非常務實
台灣政府不是不補助漫畫和動畫,當初文化局也有人提出相關的討論
但是以現階段來說處理的順位排得比較後面
所以與其期待政府做什麼不如還是從創作者自己開始做起
從創作者開始,自己畫漫畫然後想辦法做成一分鐘的動畫
之後從學校開始做,由學校開辦相關漫畫&動畫課程
期末將優秀的漫畫作品做成一分鐘的動畫
然後是出版社,將優秀的漫畫作品試做成一分鐘的宣傳動畫
要從個人、學界、商界都有所動作並且有成果後
才能更進一步去讓政府注意到這塊的發展潛力進而去做支持

現場的主持人有起來補充關於「夢見」當初在同人圈也找過不少人合作的經驗
但是台灣的創作者大都偏向於「單打獨鬥」為主,個人主義稍微比較重
很多人無法配合其他工作人員去做作品上的修改
甚至配合申請補助的結案時間之類的做加班的工作
最後還是只能依靠老一輩的來製作&完成這部作品
要做跨界合作不是不行,但還是有很多要進行磨和的地方
這也算是給現代年輕創作者一些反思的機會吧

動畫不像漫畫,只要一個人+一支筆+一張紙就可以完成了
完成一部動畫需要非常多的錢、時間、人脈資源、還有各界的專家互相配合才行
要考量的問題也多了很多><

至於為什麼台灣的漫畫不算是「文化」、頂多是「次文化」
老師切入的角度是因為有很多漫畫沒有辦法呈現在地普遍的生活型態&思想的片段
這點在原創漫畫中特別重要
雖然現在的台灣漫畫又逐漸開始有蓬勃的趨勢
但是無論質或量都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也期待未來能有更多人投入本土原創作品的創作

想到什麼就打什麼的感想XDDD
時間太久印象有點薄弱了,簡單記錄一下

黃健和老師對CCC的創刊到發展非常讚賞
覺得這比起參展安古蘭還要更有意義
因為是關於本土原創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少數可以拿出來說嘴的事件(?)
剛好下一期的講座剛好也是要談論關於CCC的事情XD

 

【漫畫與歷史的戀愛-從《CCC創作集》談起】
講師:黃冠華
講師簡介:前《CCC創作集》總編輯,其操盤的《CCC創作集》打破國人漫畫創作無數紀錄,成為台灣漫畫的一場奇蹟。它結合國家資源與年輕優秀的創作者,從中研院數位典藏品中尋找創作素材,融入各式各樣的創意奇想,創造出從未想像過的數位典藏新風貌,同時也展示全新的知識傳遞姿態。而濃厚的人文觀點與精緻內容,全靠黃老師與幕後編輯群們的慧眼獨具與開放性的視野。

這堂大概是我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場
所以感覺收穫也特別多
主要是在談CCC的編輯與漫畫家的合作方式:D

一開始介紹CCC的發展緣由是來自於中研院的數位典藏計畫
要進行知識的封裝&輸出研究
一開始雖然有嘗試用動畫的形式來呈現
也就是「安平追想1661之奪城情緣
不過開始做才發現燒錢燒很大XDDDD
而且效益沒那麼好
所以後來就轉成找台灣的漫畫、插畫創作者合作
也就是成為後來的CCC創作集

要如何將史料、民俗傳統、神話傳說、生態與插畫+漫畫融合在一起?
他們一開始決定的製作方向有四種
1.依史實改編,例如「刑大與狐仙
2.依史實背景創作,例如「北城百畫帖
3.依生態元素創作,例如「深海很多浬
4.依生態元素創作,例如「上上籤
5.圖文特別企劃,例如「清代科場作弊指南

CCC的提案流程大概是這樣:
1.編輯部開會決定本期主題
2.確定主題後、準備好一些題材和資料進行提案,
 讓可以參與的作者自行選擇想繪製的題材之外也由編輯確認該作者是否適合該題材
3.之後就是由編輯提供參考資料、和作者討論,然後共同在截稿日前完成作品

參考資料部分,由作者提出需要的資料
然後編輯去找
主要一些管道像是GOOGLE、國家文化資料庫、文化部和新聞局的資料、WIKI
Fliker、picasa等網路相簿、youtube、圖書館的藏書和線上館藏、台灣歷史圖像網路資源
另外還有一些國內外的拍賣網站
搜尋對象除了文字史料、小說、導讀、論文之外,還包含黑白、彩色照片等等
除了中文之外也使用各種外語來做查詢
並把查詢過的關鍵字+網址逐一記錄,以備日後有需要可以備查
編輯分享的搜尋小技巧如下
1.做清單(列出需要的資料)
2.設截止日期(超過截止日就不繼續找下去)
3.有殺錯沒放過(相關的都先memo起來再說)
4.整理分類儲存(把找過的資料記錄起來分類管理)

大概介紹完CCC後由AKRU老師北城百畫帖的責編先生(名字我忘了QQ)
出來繼續說明關於編輯與作者合作的相關細節:)

以CCC來說,漫畫企劃提案的幾個重點
1.劇情編排的方向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有時候是反過來)
2.盡可能以能夠一話完結的短篇為主(雜誌出版相隔時間太長的關係)

再來是要從既定的題材中捕捉靈感
1.尋找可以創作的一段故事
2.尋找可以發揮的角色
3.非特定角色或是史實改編的話,則從找尋的參考資料中取材
 除了靈活運用該時代背景or素材來創作之外,不足的部份則是靠想像力去補完
4.篩選好要使用的元素後,再進行轉換、包裝的過程
 (千年傳統、全新感受XD)
 日本漫畫其實也有不少相關的例子,像是火鳳燎原、艾瑪、福爾摩斯等
 都是類似的例子

以北城百畫帖第一篇的故事來說,是由幾個元素構成
→當時的台灣許多西式房屋和咖啡廳
→有咖啡廳女侍的相關介紹
→有台灣博覽會的舉辦記錄
→有女給乘坐飛機的紀錄

來源書籍像是「珈琲時代」
這本由日本人著作,將當時台北咖啡店與女給寫成散文的故事
以及後來的「女給時代:1930年代臺灣的珈琲店文化」這本

以這些基本元素下去延伸、找尋大量參考資料
進行基本的感受、想像與詮釋
並決定這樣怎樣的故事、發生了什麼事件
有哪些人參與其中&做了什麼以推動故事
期望讀者從中得到什麼樣的感觸、收穫和啟發
最後才決定北城百畫帖最初的製作方向

發想結束後,進入製作階段方式
1.概念發想→包含評估可用的題材以及角色事件的潛力
2.故事大綱→包含出現的場景、角色、伏筆、轉折、還有合理性
3.分鏡→進行分鏡+填入基本對白,並檢視分鏡是否流暢?演出張力是否足夠?
4.草稿→尋找參考資料、處理出血和裁切線等等
5.定稿→上線貼網點、調整台詞、並作最終的檢查校對

編輯表示,他們在合作在繪製漫畫時,最重視的幾個點
1.努力講好一個故事
2.善用外部的資源和力量、不要單打獨鬥閉門造車
3.創作時可能會遭遇與多瓶頸和挫折、可以反省檢討
 但不要讓自己在舊作裡遺憾/懊悔太久,整備好心情就繼續挑戰新的創作
4.努力在截稿前完成進度

另外編輯也特別推薦李安所寫的「十年一覺電影夢」給創作者們XD

最後Q&A的時候補充了CCC找尋合作作者的管道
一開始成立初期是由北藝大之類的學校老師幫忙推薦的
現在則是會透過網路、書店、會場等管道去關注有沒有不錯的作者
或是曾經在比賽徵選中得過獎項的人(EX:漫畫金像獎)
總之無論是透過什麼管道,最重要的是有作品能讓他們接觸&閱讀
才有後續談合作的機會:)

自己對於CCC一直是很好奇的
一個以命題作文方式(?)進行本土創作與出版的雜誌
究竟是如何融合本土題材轉化成有趣的漫畫&插畫
重點是不少內容都十分精采:D
而不會流於枯燥的講古與教育漫畫
聽完這場講座後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也非常喜歡其中編輯與漫畫家的合作模式還有製作理念XD
當下寫了不少筆記也順便分享給大家XD

 

【漫畫創作的誕生與變化】
講師:永野のりこ(日本籍)
講師簡介:日本知名少女漫畫家,代表作《GOD SAVE THE すげこまくん!》《みすて・ないでデイジー》 

這場雖然是談論「漫畫創作的誕生與變化」
而且還是邀請日本的少女漫畫家永野老師來講XD
不過感覺上把主題改成「透過日本反戰漫畫來反思戰爭的恐怖」更貼切wwww(爆)
永野老師非常努力在推廣各種反戰漫畫和反戰思想
也認為「反戰」的概念是日本漫畫文化的創作起源

要說最大的收穫的話
要畫出能夠打動人心的作品,並且成為能反映當代的時代背景與思想的文化創作
最重要的果然還是創作者本身對身邊環境的經驗、體悟和想法的
快樂也好、悲傷、恐懼、渴望、懊悔,將各種強烈的情緒和想法融入到作品
透過作品來進行自我的傳達與抒發
作品才會有真正深入人心的渲染力和深度

 

簡單介紹和感想大概到這裡:P
感謝主辦的籌備和講者精采的分享!!
希望以後能有越來越多講座到南部舉辦啊啊啊\(>_<)/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日津樹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